2015年3月28日,国务院授权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017年我们将迎接来下一个崭新的时机,“一带一路”将升级为2.0版,推进开启“一带一路”新的伟大航程。两条丝绸之路让中国与欧亚非各国商贸不断,文明交融,让世界了解中国,也让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放眼世界。“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着共商、共建、共协的原则,不是封闭,而是开放包容地主动走出去,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
2017年,中美双方进行新一轮谈判,将会迎来更加开放的格局配置。对此,我们不仅需要借鉴欧盟各国文化生态、文化多元性的成功经验,还应该调整思路,倡导新规则。通过国际电影节,把“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开创双向交流、多边合作电影交流与合作。
“一带一路”是文化交流合作,本质上看是电影教育国际化。一方面,“一带一路”为电影和电影教育提供了展示舞台。另一方面电影教育国际化为“一带一路”提供了方向和基础支撑。在电影顶层设计和基础方面制定电影规则表,掌握区域电影教育话语权体系,构建“一带一路”教育联盟,整合沿线国家资源,加强合作交流,打造国际电影教育线上平台,通过远程教育、在线教育等方式实现沿线国家的电影教育整体提升。
从全局的角度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贸易、文化、教育的合作与交流,让沿线国家和人民共享“一带一路”的健康发展,这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气度和胸襟,更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责任。在“一带一路”2.0新阶段中,“一带一路”是基于文化层面分区域谋布局,再分层次、构建教育体系。
第一,精选战略支点国家进行集中推进,推进合拍片创制、留学生互访、教师交流、工作坊设立等。
第二,重点选择电影大国优势共享,加强不同国家之间的对话,增进理解信任,促进电影教育事业的共同发展,凝聚各国电影人才,共同开拓市场。
第三,重点支持和援助发展相对滞后的战略支点国家,开拓新型市场国家形势,加强电影国家互通,加强资源共享和人员往来,扩大文化交流,增进互相了解,建立电影的文化格局。
高等教育要服务于党和国家战略、发挥电影高等教育的战略服务、科学研究、文化传承与创新、以及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这五大功能。从“一带一路”战略乃至于整个国家综合发展考量,进一步重视和加强高等教育电影战略国际化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方面,将致力于培养支华、友华等人才,学士培养系统化,硕士培养经营化,博士人才培养专业化。
北京电影学院近四年来把积极推进电影教育国际化纳入“一带一路”战略框架,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从多途径加强与海外交流。“一带一路”进入2.0时代,北京电影学院探索教育国际化新路径,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将主动推出国际电影主题展。下半年将在开普敦中非电影节增设国际专题、影片、重要导演介绍,进一步重视智库建设,充分利用线上教育,线上线下结合,开发多种语言的教授体系和学位课程,打造品牌课程、品牌专业。
从“一带一路”长远目标来看,扩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以及来华交流;在走出去方面,与电影教育和产业发达的国家、地区构建电影联盟,加强电影共享与电影合作摄制;与电影教育相对落后地区合作境外办学、创作电影教育培训机构。
“一带一路”既是商业丝绸之路,也是承载文化记忆的丝绸之路,与多个国家共享文化基因。面对国家布局,提出2.0新时期新的愿景、新的航程,必将赋予中国电影新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