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利奥特·格鲁夫一开始就提到了他自1993年以来就在伦敦做国际电影节的经验,这些电影节当中可以看到电影,也能看到歌舞,但整个电影节有着明确的、共同的主题:希望发现与被发现。
埃利奥特·格鲁夫分享了他在瑞丹斯电影节做了两三年后遇到了一位年轻实习生的经历:这位实习生在16岁时改变自己的观念,开始从事电影行业。年轻人最初的想法遭到父母质疑,为此他不得不把电影当成业余爱好,利用社团的设备拍摄了短片,虽然后来成为了一名当地的化学家,但他依靠空闲时间的学习和实践,依旧拍摄了一部成本仅8000美元的短片,而且短片最终翻拍成为电影,这部叫做《记忆样片》的电影如今非常有名。
举例主要是为了表明很多做电影的人很可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被人发现。如今,电影节已经收到了来自119个国家八千多部参选电影,让电影节成为了欧洲最具盛名的电影节,也成为国际电影人进入西方市场的门户,在此之前就有来自于拉美、来自于日本的不少电影,也希望此后会有更多中国电影参与进来。
他说,在中国可以看到一些盛大的电影节活动。瑞丹斯电影节开展的活动主要包括16个板块,其中英国独立电影的奖项,也有些像是独立电影人的奥斯卡奖,但是不像奥斯卡奖这么知名,他们在纽约、洛杉矶、蒙特利尔、北美和欧洲的布鲁塞尔、布达佩斯、巴塞罗那,都办过不少的活动,也包括伦敦和巴黎,当然在亚洲和北京也举办了不少活动。
我们有些培训项目在世界上都是独树一帜的,它和主要的国际电影节相关的培训活动,也就是垂直方面的整合,如果大家想拍电影我会告诉你怎么做,也会提供相应的帮助,拍摄成功也可以帮助在国际电影节上进行展映,希望这个过程中你会被发现。
我对亚洲不是特别的熟悉,因为我到亚洲的经历只有47个小时,昨天才刚刚着陆,但是我的所见所闻让我耳目一新,欧洲应该向亚洲学习的东西非常之多,我非常荣幸来参加本次北京国际电影节。
要想取得中国这样的效果,我们也需要和中国电影节进行更多的交流,毕竟中国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我们欧洲有所不同,我们可以从中国身上学习很多。我们的同事在蒙特利尔曾经说过中国的历史文化独特,可以学习之处非常多,我们不仅可以学习大家的知识,还能将中国的影院文化特色展示给欧洲和西方观众,让大家了解到中国电影的独特之处和魅力所在。
我们也希望对大家有所输出,可以跟大家分享我们在电影教育、电影制片方面的经验等等,我认为可以做成一个孵化器,我不知道大家在亚洲有没有听说过影视文化孵化器,孵化器会放很多蛋,蛋孵化出来非常美丽的小鸟,当然也有一些丑小鸭,但是总体来说,孵化器当中可以看到有着不同的想法,无论是东方、西方,还是历史、现代,都让我觉得很振奋。
我们希望推动并创建我们在中国电影节的相关活动,每个秋天在伦敦举行的瑞丹斯电影节会有“中国日”,希望介绍中国的人才,以及中国很好的电影创意,也希望以中文作为语言的载体进行培训,很多的活动可以助力英特网和其他技术来实现的,帮助中国的电影更好的了解欧洲的经验,同时探讨北美和欧洲的电影如何可以学习中国很好的经验和亚洲其他国家的经验。
说及孵化器,我们在不断地和聚禾影视进行合作,希望在中国把这个孵化器落地,我也希望通过中国的合作协助上,我们的电影节能在中国也取得较好的反响。我最后播放一个短片,内容是关于我们文化的多元化,制作这个影片的人在前年获得了一个奖项,他已经获得了奥斯卡的肯定,这个短片能被选中基本上是获得了奥斯卡的认可,也有机会参加英国独立电影节。看完之后,大家肯定也会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