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第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闭幕新闻发布会召开 ——打造国际水平、中国特色、北京风格的文化盛会 第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闭幕新闻发布会 国内外电影界和首都社会各界广为关注、广泛参与的第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4月28日就要胜利落下帷幕了。在国家广电总局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在各承办、协办、支持单位的通力配合下,特别是在广大新闻媒体朋友的鼎力支持下,第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精心组织了7大主体活动,6大相关活动,27项具体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受到了中外来宾、各界人士、广大群众的广泛赞誉,得到了中外媒体的高度评价,为中国电影更好地走向世界、融入全球电影发展潮流,打造影视之都,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提升北京城市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做出了积极贡献。 千年古都史,百年电影情。第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瞄准高端文化活动形态,着眼国际一流电影节展定位,以更为国际化的视野,更为全球化的眼光,更为专业化的标准,更为精细化的服务,认真践行“北京精神”,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实现了从第一届高端起步到第二届跨越提升的新发展,一是出席国内外嘉宾4000多人,比第一届翻番;二是走红毯中外著名嘉宾达到300多人,比第一届翻了一番多;三是参与洽商影视机构数达到640家,比第一届翻了近一番;四是签约交易额达到52.73亿元,比第一届翻了近一番;五是共有246家中外媒体、901名记者注册报道,注册记者数比第一届翻了近一番;六是电影节场地面积达到7.7万平米,比第一届扩大了3倍;七是群众参与人次从第一届的10万人次增长到百万人次;八是上千家海内外主流媒体和重点网站将目光投向北京、投向北京国际电影节,给予充分报道、广泛赞誉。北京国际电影节正在成为世界电影节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电影节之一,成为北京最具标志性的文化品牌之一。 一、活动高端,内容丰富,取得六大丰硕成果。 (一)电影魅力精彩绽放,文化氛围炽热浓烈。 红毯仪式和开闭幕式是检验一个电影节国际影响力的风向标。4月23日晚,第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红毯仪式盛大揭幕,300多位中外著名嘉宾盛装出席,打造了中国阵容空前的星光大道;“开幕仪式-光影流金”充分利用国际元素、电影元素、科技元素,气势恢弘,博大厚重,充分彰显了国际水平、中国特色和北京风格。对5名中国电影人伯乐、1名电影杰出贡献者、10部2011年度中国电影走出去工作贡献突出影片隆重表彰,讴歌了中国电影人薪火相传、德艺双馨的品格,表达了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信心和决心。闭幕仪式与一场国际水平电影交响音乐会合并举办,由英国皇家爱乐乐团领衔演出20首中外电影名曲,在为到场嘉宾带来具有国际高品质的视听享受的同时,将实现本届电影节的完美谢幕。 (二)电影展映佳片云集,社会各界观影踊跃。 电影展映是一个电影节的核心要素。第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立足于进一步满足首都市民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的目标,着眼于国际一流电影展映活动定位,精心遴选出54个国家和地区的260部精品佳作,设立了8个展映单元,在全市20家影院展映504场,惠及首都广大电影观众。国际重要电影节(奖)上获奖的众多影片,中国2011 年以来最新、最受欢迎、最有特色优秀影片,世界各国与地区最有代表性的的电影,均在本次展映影片之列。 (三)电影洽商成果显著,再创国内节展纪录。 电影市场是一个电影节的生命力。本届电影洽商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640家影视机构、2000多位业内人士参加洽商活动。新设项目创投环节,遴选20个成长性较强的项目给予扶持与推介,为推动电影产业可持续发展助力;配套组织了12场项目路演,切实提高了项目和影片的转化率;促成21个项目签约,签约金额达52.73亿元,再创中国电影节展交易额纪录;将“中外电影合拍项目洽谈会”品牌纳入电影洽商统一规划,集中场地、共享资源,精选出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32个优秀项目,搭建洽谈平台,共有8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第16届“北京放映”,有130多位全球电影片商对60余部国产优秀新作进行了选购,共有《转山》等18部影片达成交易意向。 (四)交流对话高端深入,前瞻求实共识显著。 专业论坛承载着一个电影节的核心理念和主张。“国际著名电影企业高峰论坛”云集了9个电影大国11家著名电影企业的高管,从全球电影发展的高度审视如何提升电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在差异性中寻找合作与发展的新机遇;“中外电影合作论坛”由11位国际著名导演、电影企业高管、制片人,紧紧围绕合作制片对世界电影发展的推动作用、电影与科技的融合发展趋势等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搭建了中国电影与国际接轨、实现中外电影共同繁荣的优质平台;“电影音乐论坛”共有9位国内外著名的电影音乐创作者、制作者、导演,围绕“探寻光影中的音乐之美”主题,探讨中外电影音乐创作的现状和趋势。 (五)推出电影嘉年华,打造群众狂欢节日。 “精彩在沃?电影嘉年华”是北京国际电影节立足于扩大电影节群众性特色,加快推进电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满足首都群众文化权益,创新性地推出的一项电影公共文化活动,在4月22日至28日的7天时间里,在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4万平米的开阔区域内,举办了6大版块、7个主题日、12部影片放映的综合体验互动活动,囊括了展览展示、综合演出、露天放映、科技体验、主题留影、衍生产品销售等形态,真正地让市民、影迷成为了活动的主角,数十万市民、中外游客踊跃参与、络绎不绝,把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打造成了一个璀璨绚丽、时尚活泼的狂欢节日。 (六)相关活动内容丰富,营造浓郁社会氛围。 除了七大主体活动外,众多相关活动也是第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重要的组成部分。签署了《华北五省区市电影发展合作签约仪式》,提高区域整体电影发展水平;组织了12场新片发布、战略发布等高规格的企业活动,体现了电影节服务行业、开放办节的特点;第19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第8届北京青少年公益电影节、北京民族电影展继续纳入北京国际电影节,很好地实现了资源的融汇、品牌的整合。 二、目标清晰,定位明确,打造九大突出特色。 第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紧密围绕北京城市功能定位,紧密围绕电影产业发展趋势和国际电影节运行规律,紧密围绕“国际水平、中国特色、北京风格”的发展目标,高标准要求、高起点谋划、高水平运作电影节各项活动,以创新求突破,以服务求效益,以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以品牌带动国际化水平,寻求差异化发展,呈现出九大鲜明特色。 (一)资源融汇更加深化,集聚力量扩大影响。 本届电影节在各方面引入了国际标准,汇聚了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詹姆斯?卡梅隆等全球最有影响力、最权威的电影机构和高端人士,《一次别离》、《生命之树》等最受国际好评的电影新片,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合作共赢等最前沿的论坛议题,福克斯、中影等国际著名的电影企业,英国皇家爱乐交响乐团这一高演奏水平的乐团,打造了高端优质的展示平台、展映平台、论坛交流平台、市场交易平台、群众参与平台。以资源整合为突破口,紧密依托北京作为首都的优势,对国际国内优质电影、会展资源进行统筹配置,全面提升第二届电影节资源利用效能,一方面,通过国内外优质电影资源的深度集聚,形成影视之都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整体影响力;另一方面,重视扩散辐射效应,充分发挥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和电影资源聚集地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首都电影资源向国际、国内的开放共享,使北京国际电影节成为中外电影交往的重要窗口,中国与世界电影产业联系的重要节点,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高端牵引力量。 (二)展映亮点更加突出,文化多样性充分体现。 本届电影节展映活动创新邀片渠道和排片思路,影片的多国别、艺术水准、展映场次、排映方式、观影服务大幅提升,文化的多样性充分体现。通过搭建展映平台,全面展示了世界电影在题材类型、艺术风格、文化诉求等方面的品格和风貌,促进了不同文明交流对话,互相包容,尊重差异,增进沟通,推动了世界电影艺术的繁荣发展。 (三)中外沟通更加密切,“中国制造”全球期待。 谁能够合作共赢,谁能够包容发展,谁就能拥有核心竞争力。本届电影节搭建了中外电影交流与合作的高端平台,中国电影机构和人士正在以开阔的胸怀与积极的态度,加强与全球电影产业的合作。出席电影节的中外影人一致认为,中国电影在全球电影中越来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无论是新片发布、电影展映、项目合作、交流洽谈,还是中国电影的海外营销,无不体现出中国电影企业参与国际合作的信心,无不体现出中国电影作品的国际吸引力和凝聚力,无不体现出中国电影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正如著名导演罗伯特?明可夫所说,“如今的北京正迎来她的世界性时刻。作为电影人,如果你尚未踏入北京,这意味着,你正在远离电影事业的真正发生地。”“中国制造”,正在成为全球的期待,世界电影离不开中国电影的参与,特别是中国首都北京的参与。 (四)论坛交流更加务实,共享机遇共赢未来。 本届电影节论坛活动在尊重差异中扩大了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了共识,呈现出三个显著特点:一是论坛嘉宾更加突出规格的高端性和国别的丰富性,二是论坛主题更加突出国际性和权威性,突出对世界电影产业发展规律与趋势的把握;三是论坛交流更加契合产业需求、注重实效,对产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更加凸显。 (五)洽商地位更加巩固,交易品牌不断塑造。 本届电影洽商活动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市场化运作为主要方式,参展阵容更加强大,洽谈实效更加突出,交易成果更加丰硕,国内外影响更加深远,呈现出“三个特点”,达到了“三个转化”、“六个对接”。三个特点是:中外电影合作势头更为强劲,合作更加凸显精细化、多样性、宽领域,大项目、大手笔更加突出。三个转化是:促成了电影创意转化为生产、资源转化为资本、资源聚集转化为产业实力;六个对接是:推动了电影项目与资本对接、产品与市场对接、产业上游与下游对接、电影与技术对接、电影产业与周边产业对接、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对接。进一步确定了电影洽商作为国内第一、亚洲领先、国际知名的电影市场的地位,进一步显现了高端交易平台的辐射效应。 (六)场馆布局更加优化,集中分散相得益彰。 本届电影节在场地安排上充分体现既高度集中、又适度分散的布局。主会场、主体活动集中在奥林匹克中心区这一首都高端产业功能区,以场地集中推动了活动聚集,以活动聚集推动了资源共享,极大增强各活动的关联度和黏合度,活动的规模效应、聚集效应更为突出。同时,充分利用中国电影博物馆、北京电影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业内重要机构场所,充分利用全市影院和农村公益放映系统,实现电影节活动对全北京市的覆盖,扩大活动外延,提高整体影响。 (七)市场运作更加成熟,战略合作实现突破。 本届电影节把市场模式引进到电影节中,引入中国联通作为独家战略合作伙伴。除了常规的宣传合作,电影嘉年华以联通“精彩在沃”冠名方式举办,联通凭借自身的技术与网络优势,专门为电影节提供宽带服务并开通手机官网,标志着北京国际电影节又一次迈出了市场化运作的关键步伐,对增强组委会办节实力、提升市场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是本届电影节的重要突破之一。 (八)群众参与更加广泛,电影盛会全民共享。 本届电影节把最大限度地调动市民参与、营造全市浓厚的电影文化氛围、满足群众文化权益作为重要的工作目标。一方面,全面提升了展映论坛规模,提高观众和专业人士参与范围,另一方面,精心组织电影嘉年华等全民性活动,汇集影片观摩、音乐欣赏、知识普及、演艺旅游、体验互动等多元活动形态,覆盖主场地、城区、远郊区县、农村基层等全市不同区域,并且运用电视、网络、手机等多种媒体进行直播或转播,扩大社会覆盖,提升社会影响,使第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成为全国影迷和首都居民的一次重大节日,成为全城、全民总动员的一次电影盛会,掀起全民关注、全民参与、全民分享电影节的巨大热潮。 (九)文化品格更加鲜明,充分体现北京特色。 本届电影节把“绿色、科技、人文”的奥运理念和“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融入电影节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奥运场馆群规模化效应,在多个活动融入奥运元素,并以其发展绿色经济、彰显人文精神、推动科技融合的特征,呼应奥运理念,传承奥运精神遗产。不断推动理念、机制、内容和形式的全面创新,以宽广的胸怀和开放的心态,融汇了多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成果,体现了北京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和谐发展的博大胸襟。开创性地推出“中国电影人伯乐”荣誉表彰,弘扬尊师重道的传统优秀文化,担负起了电影节的社会责任,践行了“北京精神”,彰显了北京特色。 三、密切关注,高度评价,产生多方面积极影响。 第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得到了与会中外嘉宾、广大群众和新闻媒体的高度评价、多方赞誉,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充分展现了电影节的品牌号召力、国际影响力和社会感召力。 在世界电影行业享有盛誉的顶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评价说,今年的电影节将会成为中国电影的里程碑。有了我们的共同努力,北京国际电影节将会在未来几年成为国际电影界越来越重要的盛事;瑞士洛迦诺电影节主席马尔科?索拉里赞叹道:“你们就是未来!”;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李前宽说,本届电影节不仅提高了影迷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没有做成电影人的自娱自乐,而且处处彰显着国际视野、中国特色与北京风格,这些方面,都是它日渐成熟的重要标志。 本届电影节众多群众参与性较强的活动得到中外游客和首都市民的踊跃参与。许多影片出现了排队购票、一票难求的情景。电影嘉年华现场排起了数百米的长队,观众络绎不绝,许多延庆、密云、门头沟等远郊区县的群众专程前来参加活动。北京市民张先生连续两天参与了本届电影节的电影嘉年华活动,他们一家三口重温了观看露天电影的奇特感受,并且与著名演员祝希娟以及众多电影卡通人偶一一留下了珍贵的合影,他说,“我的心情一直特别激动,这里的一切让我突然之间觉得电影的世界离得自己那么近。”这句话道出了广大群众的心声。 中外媒体对第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给予高度关注、持续报道,赞誉北京迎来电影世界性时刻。共有246家中外注册媒体、901名中外注册记者对电影节进行广泛报道。《洛杉矶时报》对电影节的开幕式做了大篇幅报道。伊朗《德黑兰时报》第一时间发布了作为电影节开幕影片之一的伊朗电影《一次别离》亮相电影节的文章。《印度斯坦时报》提及印度电影《班杜》被列为展映影片时赞美说,“这个国家正越来越开放和自信”。《洛杉矶时报》的文章则直言,第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式上的一切,无不是主办方国际视野和远大抱负的集中体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网、北京日报等中央和北京市主要新闻媒体分别以《北京国际电影节——寻找打动世界的力量》、《“影视之都”为什么会是北京》、《北京国际电影节彰显世界城市号召力》、《北京城市文化的一张新名片》等为题,对电影节的举办意义和举办水平给予高度评价。 四月的北京春意盎然,四月的北京群星闪耀。在六天的时间里,我们着力打造了一个靓丽生动的城市文化名片,彰显了全国文化中心的无限生机和无穷魅力,我们一同打造了一台国际高端的电影节展,共同书写了一幅中国电影发展史上绚丽的篇章,为促进世界电影交流、繁荣世界电影文化作出了新的贡献。我们向国家广电总局、市委市政府,向广大业界同仁,向首都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在认真总结本届电影节经验的基础上,融汇更为优质、更为高端的电影资源,搭建更为广阔的展示平台,开展更为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打造更具影响力的电影市场,努力把北京国际电影节打造成为具有国际水平、中国特色、北京风格的文化盛会! 摄影/佟大任、林毅 转载自第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官网
![]() |